香港跌打的來源和發展
舊時代的跌打
從前人們所稱為的「跌打師傅」、「跌打佬」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其來源與上世紀香港盛行的武館風氣有關,因為練武者在武館練拳,以及同門師兄弟之間切磋時難免有打傷碰瘀的情況,故此拳館或武館發展出一套以中藥為本,配合特定手法的治理痛楚和身體傷口的方式,當時更有「醫武一家」的說法。因為跌打治療並沒有一套既定的藥方和步驟,所以每家醫館皆有自己一套心得和實踐方式。由於此套民間醫學慢慢廣為流傳,在民間多有徵驗,針對某些外症紅腫見效快,於是大為盛行,久而久之,以跌打藥膏治療勞損扭傷、骨折、脱臼等等肢體受傷的「跌打醫館」「跌打鋪」變得非常常見。(參考:什麼是跌打?)
而在「跌打醫館」內負責觸診、斷症的人士,本來身份是練武者,但由於多數亦具有中醫學的知識,兼任中醫開方治病的功能,又或是民間赤腳醫生,故他們亦被稱為「跌打醫師」、「跌打師傅」。 這些「跌打師傅」多數是以師徒制將各家的跌打手法和藥方流傳給徒弟,這個做法和武館的傳承亦非常相似。
現今香港跌打行業的存廢問題
香港現今的跌打舖已不像以前一般多數是練武者兼跌打(鐵打)工作,主要原因有二:
師徒制日漸式微
第一,現在的武術練習,已由以前的埋身肉搏轉變成點到即止和比賽競技模式,若運用兵器的對打項目,更賣少見少了。縱使有埋身搏擊的項目,也都有很充足的保護措施,例如拳套、頭套、護甲等,因此受傷的機率 比以前大大減少了,故此此現在學拳練武之人亦少跟師傅學習跌打原理,老一派的傳承,亦日漸式微了。
《中醫藥條例》和中醫註冊制度
第二原因是因為香港政府於 1999年實施實施《中醫藥條例》
旨在就規管關乎中醫藥的活動或事宜,包括中醫的註冊、中藥業者的領牌、中成藥的註冊及中藥的製造、管有及銷售,訂定條文。
自此跌打相關處理的醫務事宜納入中醫「骨傷科」的規管中。法例為從事中醫全科、骨傷科和針灸科的中醫設立註冊制度。這個制度會通過舉辦執業資格考試,及實施註冊和紀律制度,而且將中醫的考試資格的門檻定於指定香港三間大學的學位課程。事實上由於上述原因很多從事骨傷治理的跌打醫師不少是沒有專業學歷的經驗人士,故此法例提供豁免部份,如證明該人有逾15年執業經驗,可豁免資格試及審核程序,直接註冊為中醫。但這個註冊制度並非強制,而且跌打一詞已在民間已使用多年,故此有某些跌打舖仍舊採用跌打的名稱,為市民提供痛症舒緩或者推拿等等在不觸及法例規管的保健服務。
「跌打」行業在香港的影響力
雖然近年跌打行業整合為中醫(骨傷)科,令到市民對於醫務相關人士的資歷更加了解,但跌打醫藥所形成的影響力已遍及很多華人地區,很多家庭家中必備一兩支「跌打酒看門口」,跌打治療仍是華人對各種外科病症的首選治療方法。(參考:常用跌打藥方)
現今香港的跌打館
大多是有一些學院訓練出來的中醫處理,另有少部分仍是有一些老中醫,或經驗跌打師傅處理,但這些店舖一天比一天少,因中醫規管條例,以往有豐富行醫的經驗的師父能成為表列中醫或註冊中醫,他們可用這個專業能力去繼續行醫,但現在一定要透過學院的訓練,方可得到註冊,所以老式的跌打館,一天比一天少,已不復當年一條街可以看到幾間鐵打館的繁華盛世了。
中元堂共有三間分店,位於旺角、銅鑼灣及尖沙咀核心區域。
中元堂(旺角醫舘)
中元堂(旺角醫舘)地址:九龍旺角西洋菜南街1A號百寶利商業中心11樓02及03室(港鐵旺角站E2出口或港鐵油麻地站A2出口)
Mong Kok clinic address:
Room 2 & 3, 11/F, Pakpolee Commercial Centre, 1A Sai Yeung Choi Street South, Mong Kok, Kowloon, Hong Kong
Google Map:
https://maps.app.goo.gl/rF7jBwMUTCp5UxbW9
Whatsapp:852-61812812 直接whatsapp
電話:852-28021198
應診時間:
星期一至日
11:00至20:00
================================================================
中元堂(銅鑼灣醫舘)
中元堂(銅鑼灣醫舘)地址:銅鑼灣富明街1-5號寶富大樓3樓O室(么鳳樓上)
Causeway Bay clinic address:
Flat O 3/F, Po Foo Building, 1-5 Foo Ming St, Causeway Bay
Google Map:
https://maps.app.goo.gl/HzPiknywAfj1yrNx7
Whatsapp:852-56211314 直接whatsapp
電話:852-25675767
================================================================